近日,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渝超”)如火如荼地进行,不仅让球迷们见证了一场场热血沸腾的足球盛宴,也引得不少运动爱好者纷纷走上球场,体验足球的魅力。然而足球作为一项高强度对抗性运动,虽然有助于强身健体、激发激情,却也伴随着较高的运动损伤风险。那么,踢球时最常见的损伤有哪些?又如何科学急救与预防呢?
四类常见足球运动损伤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谭丹介绍:“近期,我们接诊了多例因踢足球等运动导致的运动性损伤患者,其中不乏中年运动者。在临床中,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尤其以踝关节扭伤、膝关节损伤、大腿肌肉拉伤以及骨折或脱位为最常见。不同部位的损伤,急救处理方式不同。”
1.踝关节扭伤(足球场“头号伤”)
常因踝关节在变向、急停或落地时过度内翻或外翻,导致外侧或内侧韧带拉伤甚至断裂。
急救要点: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遵循POLICE原则。
Protection(保护):避免继续负重运动;
Optimal Loading(适度负荷):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早期进行轻微活动以防关节僵硬;
Ice(冰敷):用冰袋冷敷15-20分钟,每隔2小时一次,减轻疼痛与肿胀;
Compression(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包扎受伤部位,防止进一步出血与肿胀;
Elevation(抬高):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肿胀。
*若踝关节肿胀明显、活动受限或有畸形,应立即就医排除骨折。
2.膝关节损伤
常见于急停、急转或对抗时扭转受力。常见损伤包括前交叉韧带(ACL)撕裂、半月板损伤、髌韧带拉伤等。
急救要点:立即停止运动,避免继续负重,让膝关节保持舒适位置并冰敷15-20分钟;可使用支具或弹力绷带固定膝关节;尽快就医进行MRI或超声检查,明确损伤程度。
*若明显肿胀、膝关节“打软腿”或关节内积血,应立即前往急诊外科或运动医学科。
3.大腿肌肉拉伤
常见于股四头肌和腘绳肌,通常因热身不充分、突然加速或疲劳累积引起。
急救要点:停止运动,避免牵拉受伤肌肉;对受伤区域冰敷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
*若出现局部凹陷或明显瘀斑,建议及时就医,排除肌肉部分撕裂或断裂。
4.骨折与脱位
通常由剧烈碰撞、跌倒或被踢中引起,常见部位包括锁骨、腕部、踝关节等。
急救要点:切勿自行复位或搬动伤肢,避免引发二次损伤;使用夹板或其他硬物(如木板、伞杆等)固定受伤部位,保持稳定;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保持伤者体位稳定;
*若出现开放性骨折,简单包扎止血后尽快送医。
六个关键步骤,帮你远离运动损伤
谭丹教授指出,科学预防是降低运动损伤风险的关键。建议广大足球爱好者在运动前后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热身:运动前进行15-20分钟的热身,包括慢跑、动态拉伸、关节灵活性训练等,促进肌肉、韧带的预热,减少受伤风险。
2.规范动作: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学习正确的传球、射门、加速、急停和落地姿势。规范动作能够有效减少关节和韧带的异常负荷。
3.强化力量训练:定期进行核心肌群、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踝关节稳定肌群的力量训练,增强身体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4.循序渐进,避免“周末勇士”式运动:中年运动者尤其要避免仅在周末进行高强度运动,逐步增加运动量与频率,防止肌肉和韧带因超负荷而受伤。
5.穿戴合适装备:选择合脚的足球鞋和护腿板,必要时使用踝关节或膝关节支撑护具,增强防护效果。
6.运动后科学放松:运动后进行静态拉伸和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乳酸堆积与肌肉酸痛。
“建议广大足球爱好者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让运动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谭丹教授表示。
常见康复误区:别让错误“拖垮”恢复
1.急性期热敷是大忌:受伤后48小时内禁用热敷。热敷会加剧局部出血和肿胀,正确做法是冷敷。
2.过度休息不可取:完全不动会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功能性训练,促进康复。
3.疼痛消失≠完全康复:疼痛消失不等于完全愈合。建议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逐步恢复运动,避免提前恢复造成二次伤害。
4.忽视反复损伤隐患:若同一部位多次受伤,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的组织结构异常或生物力学问题。应到专业运动医学门诊进行系统评估与康复干预。
指导专家
(资讯)
北单在那里买请加店主微信:av616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