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单实体店主

苏超的世界:教你先爱上足球,再爱这座城 | 情绪消费观察

北单实体店主微信:av616X4

苏超

如果不是苏超,可能你和我一样,不会发现,原来朋友圈里有这么多泰州人。纠正一下,江苏泰州人。

很多去过泰州的人,肯定记得这是一个和扬州共同机场的城市。而对于泰州关于品牌的记忆,可能还要追溯到春兰空调时期。但是在11月1日这个独特的日子里,泰州出圈了。因为在苏超最后的决赛中,泰州队通过点球大战击败了此前保持全胜的南通队,夺得2025苏超冠军。很多泰州人在朋友圈发图庆贺。一位全球知名咨询机构的高级合伙人还在朋友圈发布了“泰州老乡集结令”。他写道:“一个最没有存在感的城市,被推到了全国人民面前。”另一位女性“球迷”则调侃说,“女教练吧苏超男教练都打得找不到北啦。”因为泰州队主教练周高萍不仅是苏超十三支球队唯一的女教练,也是前女足国家队国脚。

苏超结束之后,关于苏超的各种总结和赞誉铺天盖地。决赛现场有创纪录的62329名观众,赛后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为泰州队颁发冠军奖牌、奖杯,省长刘小涛为南通队颁发亚军奖牌、荣誉奖匾。这些细节也被普遍提及。赛事的火爆,网络间的大流量传播,以及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出席都证明了首届苏超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并没有因为关注度的升温而动作变形。

由于苏超的影响,很多省级城市足球联赛都已经在进行中。如果把苏超看作一个超级ip , 复盘苏超的发展轨迹,这仍旧是一个在2025年非常独特的文体结合、拉动消费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力的故事。若论政府支持,没有哪个城市足球联赛能够离开政府的倡导。但是请注意,苏超第一轮的上座率仅有5000人时,当时江苏省省长刘小涛同样出席并为比赛开球。若论经济发达程度,毗邻的浙江省也不差;论足球的群众基础,以职业联赛来看,虽然历史上有过江苏苏宁这样的联赛冠军,但是和山东、辽宁、广东这样的足球大省仍有一定差距。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超的成功,可以说是多方努力下的一座城市商业奇迹。在这个舞台上,以足球为起点,其带来的溢出效益在整个中国商业史上也难以找出对应的案例。在这里,普通人找到了梦想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在这里,一个烧烤店的广告也可以和一众大牌企业LOGO一起作为赞助商出现;在这里,专业解说员感叹比赛虽然是业余联赛水平,但是直到比赛尾声也不会有“垃圾时间”。在这里,一场足球比赛的主场不再限于体育场内,而是把整个城市都变成了球迷的主场,游客的客厅。

特别是,在中国足球陷入低迷期,在很多地方为拉动消费苦寻良策时,苏超的爆火,不仅仅让人思考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业余联赛的上座率比职业联赛还高,竞技水平不重要吗?关于认同感这件事,网上已经有声音在质疑,苏超冠军泰州队是靠一帮东北口音的孩子,是雇佣军,这种声音对吗?最后,竞技比赛总有输赢,记分牌有时候是残酷的。像常州那样无限造梗的好心态并不常有。那些足球竞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城市,真的能够在这场盛宴中分到一杯羹吗?这些问题,或许也是那些关心苏超未来的人,所关心的问题。

精巧的游戏规则

淘汰赛后半段,央视体育频道CCTV5宣布参与转播。两场半决赛,央视收视率分别达到了0.9467%和0.6983%,超过了当天五大联赛的转播收视率。到了决赛,央视收视率破1%挂在了热搜上,央视频的观看人数超过了1000万。

这也是让很多足球专业人士可能都感觉困惑的地方,一个业余联赛有这么大能量?笔者以为,关键就在于,苏超并不“业余”。

在苏超的举办过程中,网间曾有消息称因为是给业余联赛,所以几次传出中国足球要来“指导工作”,但被苏超主办方以文旅项目给挡回去的说法。关于此事,有媒体曾发出很简单的辟谣声明,称有关部门回复了,没有的事。

考虑到最终苏超的淘汰赛由央视直播,决赛的裁判是国际裁判马宁,前述说法为谣言的可能性极大。不过,研究一下苏超的比赛游戏规则,你会发现,这个业余联赛的规则制定者,十分高明。

关于苏超的爆火,外界热衷于探讨苏超如何造梗、江苏各个地市经济如何发达。但是在笔者看来,苏超爆火,首先是比赛要“有看头”,这个是1 ,其他的经济因素,造梗能力才是后面的0。

而从赛事的规则看,可以说制定规则者给这个业余联赛制定了非常专业且博采众长的游戏规则,这从根本上保证了这个时长176天横跨7个月,打了85场比赛的赛事能够善始善终。

首先是主客场制加淘汰赛的赛制,这一赛制借鉴了美国职业大联盟的赛制。纵观各国联赛,大都采用主客场双循环,而淘汰赛则用于杯赛,两个赛制不会混搭。而美国职业大联盟,是借鉴了NBA篮球比赛季后赛的做法。这样的赛制,一方面给球队有了容错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最后争夺冠军的球队,不会出现太大的偶然性。事实证明,进入半决赛的四支球队,都是有职业球队梯队的影子和骨干。相对而言,草根背景很重的球队,可以造梗有流量,但是不会走到最后。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最后淘汰赛的比赛内容和质量。简单说,就是球队的表现有一定章法,至少专业球迷来看也能看得出味道。这样也是为了保护赞助商的利益。

当伊利、海澜之家这样的知名品牌都出现在广告栏时,请相信,如果是纯“野球队”水平的比赛,是很难吸引到这么大的赞助商的。这也是为什么此前贵州村超在流量上不输给苏超,但是商业价值不可同日而语的原因。

点球决胜瞬间与赞助商

“草根底色”是苏超的根基,但是苏超的上限仍旧是职业足球。这一点可能说来有点冷酷,但却是这个赛事能够同时获得江湖与庙堂同声喝彩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淘汰赛采用了90分钟后不打加时直接踢点球的方式,又借鉴了南美解放者杯的赛制,南美解放者杯是考虑了南美的特殊性,比如高原主场的存在。但是苏超这样做,则是考虑了多数业余球员的体力局限。

然后苏超最重要的规则,则是三名职业球员+本地球员(户籍、学籍、居住时间)的球员资格。这个规则,又明显借鉴了奥运会足球比赛的规则。国际足联由于希望保持世界杯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一直在打压奥运会足球比赛的水准。后来形成了U23+3名超龄球员的做法。

这就涉及泰州队夺冠后雇佣军争议的话题。网上一些人认为,泰州队低开高走,是因为前后球员变化很大,后期加入了很多长春亚泰U21的球员。所以这破坏了苏超的初衷和公平性。对此,泰州市体育局局长徐兵曾经亲自出面澄清。他明确表示,泰州队的球员名单已通过省组委会审核,所有参赛球员均符合苏超联赛的资格要求——或拥有泰州市户籍,或具备泰州市学籍,或已在当地职业俱乐部效力满五年。事实上,泰州队主力阵容中,王阳、缪樊、徐奇瑞等人均为土生土长的泰州人,而亚泰U21球员的加入,也与泰州远大青训解散后的合作关系有关,并非简单的“外来雇佣”。

但是徐兵局长的回应,并不能完全平息争论。笔者以为,持“雇佣军”观点的人,可能对职业足球的规律不太了解。阿根廷的前后两任球王,都是在第二故乡达到职业生涯的巅峰。马拉多纳是在那不勒斯,梅西是在巴塞罗那。马拉多纳在那不勒斯生活了7年,并不算很长。但是他去世后,那不勒斯球队的主场更名为马拉多纳球场。在职业足球的世界里,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现象,足球运动员不是公务员,不流动则会有更多人才被埋没。苏超的本意,就是让更多以前没有机会的球员登上大舞台。而且人才的流动,本来也是当代文明社会的特征之一。

当然,在现代职业足球的世界里,顶级豪门球队都是八国联军,球员来自五湖四海,球队早已超越社区概念,成为一家跨国公司。你说今天的曼城和曼彻斯特市还有多少血脉关系?毕竟职业足球里面的毕尔巴鄂(西甲唯一不用外援的球队)太少了。在属地化、社区化与球队的竞技水平之间如何平衡,这是需要苏超委员会去继续思考的问题。

城市的认同感

草根和普通人的身份认同感,无疑是苏超成功的基石之一。前文已经提到,球员的身份问题,随着苏超的继续举行,可能以后还是会出现一些争议事件。但是,这并不会削弱苏超的认同感。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次的认同感,很多在于球场之外,很多发生在非球迷之间。

这也是整个苏超比赛最高屋建瓴的地方,通过一场场的比赛,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的整体营销传播。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发展_足球_苏超赛事分析

很多人都会提到,自己是因为造梗来关注苏超的。而最早出圈的梗,来自5月28日“南京发布”推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一文。这篇文章当即在朋友圈病毒式传播开来。很多不知道苏超的人(包括笔者),首先知道了这个赛事的存在。那时候,苏超已经踢过两轮了,反响平平。

苏超火了,但是《“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这篇文章也许也是个偶然事件。根据媒体报道,苏超开打后,江苏各地体育、文旅、商务、宣传等部门不遗余力地进行传播,各种文案都在天上飞,这时候,就是万箭齐发,总有一支箭会命中靶心而已。

如果说《“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还是竞技梗,那后面出来的很多梗,其实带货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但是网友和球迷都不反感,乐此不疲。

比如“连云港梭子蟹VS淮安小龙虾”,如果来旅游不知道当地有什么特产,这回应该记住了。而带货梗中最出色的,其实还是经常少一画的常州,这下全国人民都知道常州有个恐龙乐园了。很多人随着苏超的进行,重新意识到了家乡的价值,特别是那些已经在外打拼的人,苏超的各种梗,唤起了一代人的乡愁。据统计部门6月底的一项调查数据,95.2%的江苏居民都知晓“苏超”,其中非常了解的,占比近1/3。

常州赛场的“恐龙”

在造梗的过程中,这个由政府搭台的大型综合文体活动,显示出了颇为灵活地接受“失控”的勇气,比如有个梗是这样的,“苏州本来谈好了姆巴佩,结果因为没有机场谈崩了。”

正因此,《体育与科学》发表的署名“王智慧”的文章认为,“梗”的价值隐喻是圈层和身份。““苏超”的“梗”也近乎赫伊津哈意义上的“文明游戏”,即“‘社会成员’是为了‘一起玩’而聚在一起的,而不是聚在一起之后才‘一起玩’”。由此,与其说“梗”文化构成了“苏超”“江湖”文化的中间机制,不如说“梗”文化就是“苏超”本身。“苏超”的游戏特质,使之在区别于职业足球赛事的同时,表现出以纯粹和快乐消减职业赛场的距离感和功利性的可能。既然“梗”是“苏超”“江湖”的一部分,那么“梗”文化也成为“苏超”游戏共同体的核心部分。”

造梗的“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普通人特别是非球迷参与的门槛。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党支部书记王小湾就说过,说:“在我们印象中,足球更多的是依赖球迷,但这个比赛最大的亮点,就是让不关注足球的人也来关注这个赛事了。”

比赛让更多人实现了真正的体验经济,而不仅仅是体验”竞技”。”大家去热闹热闹,去享受,去现场感受一下城市的荣誉、城市的文化,老百姓也在网上段子互相调侃一下,真正地把足球比赛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王小湾说道。

在这方面,南通不仅球队成绩厉害,在城市营销、文旅结合方面也做出了创新。南通提出的“全域是主场”概念。每逢比赛日,不止于球场,整座城市都是主场。南通全城有192个观赛点。这些观赛点在商场,在滨江公园,也在距离大海边只有几公里的农村。那一刻,城市、球队和人民实现同频共振,这正是足球的真谛和本质。所以有人感叹:“我原来以为自己喜欢足球,后来发现是喜欢这座城”。

球场内是紧张激烈的比赛,球场外却是各种鲜活快乐的享受生活,那么下面这些数据也就不足为奇:苏超能实现“1元门票带动7.3元周边消费”的杠杆效应,95.9%的观众产生门票外支出,核心驱动力并非比赛的专业度,而是“看球+逛景+品美食”的沉浸式体验。

这又反过来提升了赛事本身的商业价值。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苏超本赛季官方赞助席位的价格约为300万元人民币。

正能量的共鸣

专业媒体坛周报下辖的《足球周刊》曾经撰文这也同样分析苏超的球员构成:

“首先,退役的职业球员,比如南京队的杨笑天和渠成,这是很多江苏球迷都比较熟悉的名字;其次是本赛季没有报名参加职业联赛的现役职业球员,比如南通队的李贤成,他没有在中乙海门珂缔缘注册,却是标准的职业球员;三是没有职业经历,但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球员,比如南通队的大部分球员,他们都是珂缔缘俱乐部的梯队人才;四是足球爱好者,比如宿迁队的绳晟,他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目前在苏州经营一家烧烤店。”

体坛周报认为,这样的组建形式和球员结构,基本构成了“苏超”的草根特色、地域属性和城市认同,同时也保障了一定的观赏性。以广义业余联赛的标准看,这样的竞技水平算是“恰到好处”。

前文说过,苏超的上限,一定是对接职业联赛,为职业联赛输送人才。这样的定位,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和中超的“对立”。

苏超越是火爆,中超越是尴尬。但是苏超无意放大这种尴尬,因为苏超是个竞技舞台,但是同时也是个人生的故事会。人们都爱听精彩的有正能量的故事,一种是王者归来,一种是草根逆袭。在职业足球的世界里,像瓦尔迪那样的故事毕竟凤毛麟角。这位大器晚成的英格兰国脚,22岁还在英格兰足球第七级别联赛效力。

苏超有个经典的画面是,连云港守门员李海涛在比赛后,对着空看台深深鞠躬。这个曾经的职业球员,坐了五年冷板凳,只代表江苏队出场过7分钟。后来他对着镜头哽咽说,曾经以为此生都不会再有机会在南京奥林匹克球场踢比赛,是苏超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当然苏超也不是童话,但是苏超的举办者正努力使之成为净土。首届苏超一共开出过三张罚单,有趣的是被罚的球员都是前职业联赛球员,原因无一例外是暴力行为。显然,苏超的举办者深知,赛风比赛氛围也是比赛质量和观感重要的一环。经常踢球的朋友知道,真正的踢野球恶性伤人,打架斗殴非常频繁。而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在苏超的赛场,对IP品牌伤害极大。

说到底,苏超试图给当下的社会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城市身份认同的快乐足球。这种快乐的氛围,不容任何破坏。

当然有人会说,比赛总有胜负,看看南京队被淘汰后看台上大哭的小女孩,她快乐吗?其实,那只是短暂的挫折感,底色仍旧是正能量。这和中国足球队带给人的那种心理阴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看决赛的南通球迷

在盐城响水籍B站UP主“唐宋摇滚”(王艺云)改编的《苏超第一等》中,他这样唱道:“求天时、占地利,千金难买好人气。”苏超真正成了“普通人的游戏场”,这才是苏超人气爆棚的原因。而其价值观上的正能量,则为苏超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证。

早在9月28日,苏超官方公众号就发布了《2026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招商全面启动》公告,宣布“2026年再度启航,致力打造更燃、更贴近百姓的全民足球赛事”。未来的苏超会给体育和城市消费带来哪些新的动力,值得我们期待。(文|老房的商业咖啡,作者|房煜,编辑|陶天宇)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北单在那里买请加店主微信:av616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