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无所谓3次足球革命,但是结合足球战术的历史,确实有几次变化是比较深刻。
足球开始时候的思维是以攻代守,基本是1-0-9的阵型。
后来,有人发现这样不好,改进了用2-3-5阵型能在攻守之间达到效率最大化,保证有5个前锋(甚至有些缺心眼的前锋喜欢和对方守门员呆一块)进攻,后面又有3个前卫衔接两个后卫防守。
后来为防止前锋跟人家守门员呆一块(这样踢也太不好看了),于是定出了越位规则。最初的越位是:球和对方门将之间防守队员人数不足三人为越位。后来发现这样还是不行,于是就改为“球和对方门将之间防守队员人数不足两人为越位”。
有个人叫查普曼,他改良阵型奠定一个叫做“WM”的战术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前场还有5个前锋,只不过将其中两个拉后做前卫,后面将一个中场拉后,作为后卫。意思是,进攻的时候用W对对方的两个后卫进行攻击,防守的时候用M对对方的前锋进行遏制(反正如果你5个前锋都上人数比我的防守队员多,我可以造越位不是)。
这个阵型很牛(阿森纳皇朝从此开始)。牛得用了20多年都没改变。
后来,巴西人觉得这个WM不好用,变成了4-2-4。
意思是,我4个前锋,搞定你3个后卫妥妥的。4个后卫,防住你3个前锋没有太大的问题。由于当时巴西人脚法太踩单车了(贝利、加林查、瓦瓦、迪迪、扎加洛等),踢得连钢门雅辛都罩不住。巴西人领导这次阵型变换的潮流。
巴西人笑没多久又有个很牛的人(准确地说是两人)。他们是荷兰的教练米赫尔斯和克鲁伊夫。他们提倡的阵型叫全攻全守。
这个全攻全守不是说进攻的时候大伙全往对方禁区里冲,防守全往自己禁区里塞。是按照4-3-3的队形,潮水般地压上和退却。进攻的时候,4个后卫压到中场线,其余的6个人通过穿插跑位,在人家的半场死整。防守的时候,也按照队形,前中后场结合逐次减弱对方进攻的力度。这个战术跟现在的巴萨很相似,毕竟克鲁伊夫是巴萨的教父。阿贾克斯使用这个战术,连拿了3次欧冠;1974年世界杯上的荷兰人通过使用这个战术,把列强扫平,冠军似乎到手了。可惜的是他们碰到了贝肯鲍尔和穆勒领衔的德国。德国人也是全面型的打法,最后由于意志和体力较优而干掉荷兰人,夺得了奖杯。
这全攻全守,是一个战术理念,打破了人们过去对战术一味强调分工的概念,更看中队员的能力和素质。从此,足球的战术基本都围绕着这个基础而开展,此后的后卫都具备射门能力, 前锋的防守同样是非常霸道,这成了真正的职业足球的象征。
到了1986年,阿根廷人,用3-5-2阵型夺得了一次世界杯。这个阵型在当时是不被看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人们一贯认为,3后卫对付对方的双前锋,有点自杀式表现,但是阿根廷人不是这样想的。它认为对付双前锋,用两名盯人中卫和一名清道夫已绰绰有如。这样就可以释放一名后卫到中场,于是阿根廷在后防稳固的基础上加强中场的压迫力。三个后卫的打法带来了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场的的齐全,前、后、左、中、右,中场每个位置都有了具体分工,队员配备更完善。而且中场的五个前卫里, 两个边前卫充当了后卫和边锋的双重作用,所以在进攻的时候是3-5-2,而防守的时候则成了5-3-2,同时拖后中场(后腰)的崛起让以后的比赛在进球上更为困难。这个变化的贡献突出了一个叫做后腰的位置。
阿根廷人和德国人,就是用这样的阵型,各拿了一次世界杯。
90年代AC米兰的卡佩罗研究出了新的战术4-5 -1。因为两个突前前卫有着影子前锋的作用,所以有人根据其形状称为“圣诞树”。这个阵型的特色在于在后防线有强力后卫和后腰为中枢,既能够协助防守,还能够参与全队的进攻。
攻势足球,在这里达到了顶峰。而且,因为足球规则的进一步修正,恶意从后铲断必须拿红牌,给予了前锋们攻击的更高的可行性,防守似乎已经次于进攻。
进入新千年,穆里尼奥的4-3-3防守反击打法出来了。就是以防守为主导,进行快速反击。它的精髓是防守厚实、进攻快速。后腰在阵型里面是主要位置,被进攻时延缓对方,防守时保护中路,防守断球后,立刻分给边锋快速突破到对方禁区,一击致命。这样的阵型,放弃了一贯的阵地进攻的思路。因为防守人数多,对方很难攻破,而攻击的时候因为速度太快,对方也很难防得住。通过使用这样的战术,穆里尼奥在切尔西和国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上浅见,请行家斧正。
北单在那里买请加店主微信:av616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