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单实体店主

蹴鞠:一段中国足球的兴衰史

北单实体店主微信:av616X4

汉代宫苑蹴鞠示意图。(翻拍)

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被世界公认为古代足球。蹴鞠运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临淄,兴盛于汉、唐、宋,落寂于清代。

翻开中国历史,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盛行的蹴鞠就是今天的足球。蹴鞠的“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蹴鞠是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之花,唐宋时期甚至被描述为“球终日不坠”,经常出现“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史记》和《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蹴鞠运动的情况,记载中表明,在当时的齐国故都临淄,蹴鞠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娱乐方式,在民间广为盛行。

秦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复兴盛。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

《西京杂记》中记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吃穿用度极尽豪华,终日看歌舞伎乐。但刘太公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原来他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日常娱乐活动离不开斗鸡、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刘太公和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住新城,刘太公迁住那里后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

天下足球疯狂的足球_足球_天下足球之疯狂的足球

汉武帝与汉成帝是汉代皇帝中蹴鞠运动的佼佼者。《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宫中经常举行以斗鸡、蹴鞠比赛为内容的“鸡鞠之会”。汉代长安城的百姓更是“以蹴鞠为学”,喜爱蹴鞠之戏。其比赛规则从《鞠城铭》中可窥其大略:“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此段话的大意是:球是圆的,球场四周有墙;东西两端各有球门6个;比赛有条例规则,有正副裁判;比赛时,裁判要根据条例秉公执法,不偏袒某一方;运动员要服从裁判,输了球不要责怪别人。

东汉时期,陕西蹴鞠活动仍有发展,主要表现在榆林地区出土的东汉墓的画像石中。绥德县东汉墓出土的画像石《蹴鞠图》显现:一种是两人踢3球图,共两幅,画像对称,内容相同;另一种是两人踢5球图。

到了唐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足球制作技术也有所改进。一是把用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的球壳,球的形状更圆了。二是把球壳内塞毛发改为充气,“嘘气闭而吹之”,成为充气的球,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发明。据世界体育史记载,英国发明吹气的球是在十一世纪,比我国唐代晚了三四百年。唐代在蹴鞠比赛时实行分队比赛,已不是汉代的直接对抗。赛场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球体轻了,没有了激烈的奔跑和争夺,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蹴鞠。女子蹴鞠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踢高、踢出花样为美,称为“白打”。

蹴鞠是唐朝人们最为喜爱的活动,在节庆都有由朝廷或是民间举办的规模盛大的比赛。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写道:“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球技之高。杜甫《清明二首》中“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明了唐朝蹴鞠运动的普遍。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施耐庵的《水浒全传》中,写了一个由踢球发迹当了太尉的高俅。小说虽然在人物事迹和性格上作了夸张,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实。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世界球星罗纳尔多曾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脸真诚地说:“我的护球,很像中国的高逑。”

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作齐云社,专门负责蹴鞠运动的组织与宣传推广工作,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2009年7月,曼联足球队赴杭州参加比赛,杭州人朱炳仁将介绍齐云社的纪念册赠送给曼联。曼联足球队队员说:“这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现代足球俱乐部和世界上最早的古代足球俱乐部之间的一次奇妙碰撞。”

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中国传统的蹴鞠运动被历史“淹没”。不过,跨越历史,消亡了的古代足球——蹴鞠终于在兴盛的现代足球中获得新生,并大踏步地走向世界:2004年5月8日,国际足联向中国足协颁发了“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的象征性奖杯;7月15日,当时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被正式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2006年4月,作为德国世界杯的一部分,德国汉堡足球博物馆正式开馆,中国灿烂的蹴鞠文化正式面向全球公众。

当今的足球运动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大运动,全球经常参加比赛的球队约80万支,有4000万注册运动员、28亿狂热球迷,也许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所喜爱的足球运动来自中国。

北单在那里买请加店主微信:av616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