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沈北新区单家村
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中国样本”
单家村,辽河平原中部一个普通小村庄,既不在名胜风景区或自然保护区内,又没有古迹遗址的文化加持,仅有的一个优势,就是离沈阳市区较近,交通还算便利。怎么论,发展旅游业的先天条件都不充裕。但这个小村子却只是做对了两件事,把旅游饭吃得又香又甜,成为乡村农业、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中国样本”。
“三块地”上找出路搞“土改”
单家村地处沈阳市沈北新区锡伯族镇兴隆台街道,东与大屯村为邻,西与稻梦空间搭界,南与孤柳村毗邻,占地面积2.6平方公里,全村88户,户籍人口约300人,耕地约1700亩,村屯占地130亩,村民以水稻种植为生。
单家村曾是一个落后且贫穷的小村子。部分村民特别是村里的年轻人去城里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留守的劳动力大多为老人和妇女。农村土地无人耕种,农活没有年轻人去干,越来越多的田地撂荒,农村自然难以发展。而年轻人到了城市以后,也难以找到好工作,只能从事强体力劳动来谋生。
自2020年以来,单家村抓住沈北新区全面启动以农村“三块地”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土地综合改革机遇,与锡伯龙地创意农业产业有限公司合作,为乡村振兴创造了制度空间,释放出了制度红利,解决了乡村产业发展对土地要素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他们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1100余亩,并将闲置的宅基地使用权有偿流转给企业,开发民宿旅游项目。
给水稻种植注入文化灵魂
2012年,沈阳锡伯龙地创意有限公司依托单家村开始投资建设观光农业产业园。以文化创新创意,在这片平原上“无中生有”地打造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稻梦小镇。2014年,以稻田画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稻梦空间”在兴隆台锡伯族街道星光社区开业,总投资1.5亿元,辐射面积5万亩。
注入文化灵魂的水稻种植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老样子,而是以稻田为纸、水稻为笔为墨,把水稻种植变成了一种在大地上作画的文化行动,变成了一种大地行为艺术。用文化种水稻,种出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资源、新优势。目前,已建成11户,其中民宿6户、餐饮2户、画馆1户、民俗馆1户、漫画馆1户,总投资800余万元。
单家村借助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通过文创休闲品牌带动农业品牌化的新模式,统一购种、施肥、管理、收割等服务,发挥规模优势,降低农户经营种植成本,与农户互利共赢,打造不落幕的“田野嘉年华”,带动单家村农文旅融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开发了米糠酵素浴项目,引进了油画、国画、漫画和绳结等项目,现已全面营业。
文旅融合再描绘乡村振兴画
单家村与“稻梦空间”景区探索“以企带村、村企合作”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激发了农业领域的活力,不仅带动当地观光农业的发展,也让村民通过旅游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目前已拥有10余种不同颜色的水稻,参与旅游项目的村民平均增收2万元。2018—2022年,仅旅游增收致富项目方面,“稻梦空间”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带动当地农民年创收近500万元。
与农民合作发展水稻种植,惠及三个街道40余个村、2000多位农民。如今,“稻梦空间”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国内顶尖稻田画设计与种植技术,年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稻田画栽种技术已输出至河北、海南、广西、吉林、黑龙江、山东等地,指导作画的收入每年可达300多万元。
近年来,单家村以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将亲子教育、生态文化、锡伯族文化、农耕文化完美融合,又投入600万元建设小镇冰雪项目,己累计接待游客7万人,营业收入达到100万元。单家村的做法赢得“中国稻田画之乡”的美誉。彩色稻米不仅成为一种美景,还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北单在那里买请加店主微信:av616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