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圆圆的玩意儿能给你带来无尽的爱恨情仇
如果你是个球迷,哪怕你只是一个和记者一样的世界杯球迷,你一定会对西班牙对阵瑞士的这场小组赛印象深刻。斗牛士“意外”地输给了瑞士人,输掉了所有人都认为本应该赢得的比赛。结果一出,各大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地用到了“冷门”、“爆冷”这些词。不可否认,按照以往的成绩来看,这确实是个“意外”,可在足球比赛中,尤其是在世界杯的比赛中,除了实力之外更有运气,除了运气之外更有态度问题,在实力没有绝对悬殊的情况下,没有谁是非赢不可的。
必须去踢,无法预测,这就是足球,同样也是人生。一场足球赛,不管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你都得义无反顾地去参加这场比赛;一段人生,不管你将会拥有怎样的几个十年,你都得去承受和面对。足球与人生一样充满偶然,不可预测,无情甚至残酷;充满挑战,艰难险阻,刺激甚至惊险。一场足球比赛,如同人生一样,能够非常形象地诠释出“拼搏”二字的内涵。当黑白相间的皮球在两队之间传来传去时,我们能读懂人心。足球一旦在两军对垒中的绿茵场上飞腾起来,便成了充满活力与社会睿智的精灵,它震颤的是人的内心。而人生的每一步,都犹如绿茵场上的比赛,只有甘愿行于正途上不知疲倦的跋涉,才能于荆棘中辟出一束人生的辉耀来,而无愧于真正的人生。过生活,就应该像足球运动员那样,在人生的绿茵场上奋力拼搏。
所以说,足球场的魅力在于它与人生极为相似。抽签编组的上下签、裁判的误判、进攻的受阻、球星的被绊倒、出人意料的胜败、大喜大悲的结局,与人的精神生活、理想追求、事业的奋斗如出一辙。越是有丰富生活阅历的人,就越容易对足球寄托一种梦想与追求,为它哭,为它笑,为它狂欢,为它悲怆,人生就是如此。足球的真谛也是人生的真谛:全攻全守,攻守平衡,是微笑到最后的根本。进攻和防守,就在这矛盾的转换与平衡中,折射着人生思辨的光芒。
足球考验着运动员的综合实力。不管你“一战成名”还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机遇之外更关乎你的综合实力,因为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而足球场上有严格的游戏规则,运动员只有在遵守足球规则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遵守规则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既要一如既往,又要如履薄冰,社会上有一个无形的裁判,那就是人心,一个人靠违反游戏规则取得好处,只能得逞一时,大家无须羡慕他们现在的风光无限,因为他们随时会黯然离场。这是足球的艺术,也是人生的艺术。敢拼才会赢,足球场上如此,人生中也一样。要想赢,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积极拼抢。每个人都仿佛是一名足球运动员,社会就是一个大大的足球场,也许每个人的技术不一样,体力不一样,风格不一样,但每个人拥有同样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就看你懂不懂得把握。比赛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球星也不可能英勇一世。胜利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第二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头再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足球的魅力还在于不可预知,生活同样如此,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未来。无论在赛场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既要有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又要保持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这是足球的技巧,同样也是人生的技巧,一场球赛里的风云变幻正是漫漫一生的缩影。绿茵场上,交战双方拼杀的硝烟四起,乱石穿空,其气垫恢宏,悬念迭起,无论胜利与失败都是坚强的勇士。一场足球赛,实际上是一场最辉煌的交响乐。它上演的是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悲怆交响乐。我们能在这样的辉煌奏呜中,感受到它的高潮、低潮,感受到暴风骤雨,悲欢离和,那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注满了足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足球是世界上最完美、最扣人心弦的艺术。
虽然把足球和人生相比,但其实记者一直认为世界杯被赋予了太多足球之外的东西,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场足球盛事,并不关乎一些刻意赋予它的大道理和极富商业色彩的一些东西,包括外表不断华丽的比赛用球。况且现在的电视媒体把世界杯的气氛和火热程度已经渲染到了极致,到位的不能再到位了。抛开这些,让我们回归到最纯粹、最原始的足球中。当你和众人坐在一起为自己心爱的球队加油助威,当你睡眼惺忪地半夜爬起来看一场自己非常期待的比赛。那种心情,不正是最令人惬意也最令人感到兴奋的吗?而之所以会感到兴奋与期盼,不正是足球的魅力和比赛的不确定性令你耿耿于怀,难以割舍吗?足球本身,已经就被包含在了人生当中。在观看比赛的那一刻,能体味到这些,就已足够。
一个圆圆的玩意儿能带给你荣誉这样的千斤之重
世界杯的参赛队,代表的都是自己的国家。有人把世界杯上球队的表现和国家经济背景挂上钩,其实多看几场比赛后,发现自己最初所下的结论也并不尽然。体育事业的发达与否固然需要经济基础的大力支持。但足球比赛中有太多的偶然性,一个国家队给人的最深刻印象,还在于它一直以来给人的传统印象,此时,它就不只关乎经济了,而是在于一个国家的足球气质。
说白了,传统强队,他们天生就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支持者和关注者。同时,也因为足球,他们的国家被印上了一个为世界所熟知的足球符号。比如巴西,比如阿根廷,比如意大利。而非传统球队,某一场比赛的灵光乍现,或许会使人眼前一亮,但是不知背后是否有着球迷不得而知的原因,即便没有,它更多的可能也只是成为这场比赛过后的谈资和一段小插曲,无须夸张的将之冠以伟大的称号,知道人家的可取之处,也就罢了。
看球的人里,有很大一部分人支持球队是凭对球队所属国家的映像有关,或者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某一个球星,女性球迷尤为如此。记者的朋友特别喜欢德国和荷兰这两个国家。按照他的话来说,荷兰在于其自由,德国在于其战后的态度。之于法国,那是我向往的艺术之境。而对意大利则不喜,因为一战二战,意大利总是战争投机主义的国家。虽说屈求是政府之为,但政府多少程度上也是国民意志的体现,古罗马的精神到底失落于何处?所以,这位朋友一直支持德国队和荷兰队。所幸荷兰已锁定出线资格,而德国与塞尔维亚的小组赛中,此仁兄是捶胸顿足,夜不能寐。
而记者是众多支持南美球队的世界杯球迷之一。马拉多纳(上帝之手),巴蒂斯图塔,梅西。是的,阿根廷不仅仅是这几个人可以概括的。但是正是因为伟大的球队,才诞生出这些伟大的球星,他们也就更加造就了自己的球队,自己的国家。前两天在书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谚语:“足球就是阿根廷”,还看到维克·杜克在《拉美体育——过去与当代》中的一句话:“在这个受全球经济不公秩序,特别是美国资本与政治话语霸权最强烈的地区,足球场成了逃离贫穷、迫害与程式化劳动的最后避难所。在将足球上升至群众情感纽带、社会动员手段乃至文化意识符号方面,阿根廷与巴西堪称拉美国家中的翘楚。”从这句话看来,记者喜欢阿根廷也绝不仅仅是因为那几个球星了。潜移默化中,其实是早已被南美足球符号和国家印象所拉拢过去。这样类型的所谓“球迷”,有很多。
对于巴西,情况更是如此,足球已经成为巴西输出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工具。就和提到棒球会想到美国,提到乒乓球会想到中国一样,提到足球相信大多人都会想到巴西。足球是巴西的传统,足球文化四个字都不足以概括足球之于巴西社会和政治的意义所在。它已经融入到国家的精神和气质当中,作为国家的一个符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巴西人,同时也影响着一次又一次的世界性的赛事。世界足坛中,巴西无疑是一个标杆,即便是在如今这样多元化的时代,依然如此。
一个圆圆的玩意儿能使你悲喜情绪演绎到极致
截止到今天,南非世界杯小组赛只剩下半轮,马上就要进入淘汰赛阶段了。各国球队悉数亮相,各国球迷同样悉数亮相。本届世界杯东道主的球迷,风头无疑盖过了其他所有球队的球迷,因为,他们有“呜呜组啦”(Vuvuzela)在手中。关于这个喇叭,无疑是引起了各国球迷的极大关注,大部分都是抱怨声,它的声音远远盖过了其他国家球迷载歌载舞的欢呼声。在约翰内斯堡前往德班的飞机上,有一段这样的注意事项:“请不要在飞机上抽烟,以及吹呜呜组啦……”
据说,这是南非航空在国内航班的特别规定,如果谁敢在飞行途中吹响呜呜组啦,将会面临最多半年的监禁。但是,世界杯期间的呜呜组啦售价从平时的30兰特一路涨到了100兰特到200兰特。滑稽的是,耳塞的销量行情也迅速上涨了。球迷吹得高兴,现场球员和看转播的观众却时常苦不堪言。
揭幕战中的墨西哥据说就吃了这方面的苦头。本来应该是在球场上造出人浪,以及戴着大草帽为球队庆祝的墨西哥球迷,来到了南非,突然被淹没在一片呜呜组啦声中。被这声音盖过去的还有习惯高呼球员姓氏的德国球迷。不少球迷都觉得,在南非人民“友好的”呜呜组啦声中,他们仿佛丧失了独立自主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去给球队加油,在场的噪声震天,使他们丧失了作为球迷很多的幸福感。也有不少其他国家球迷企图入乡随俗,6月14日凌晨在德班机场,获胜的德国球迷在餐厅门口兴奋地吹着呜呜组啦,这时候黑人服务员也拿着一支走出来,轻松一吹的分贝至少是德国球迷的两倍。
双方哈哈大笑,德国球迷赶紧握手称臣。
专门研究音乐的德国教授科皮茨,在世界杯开始前就担心呜呜组啦会影响球迷和球员之间的互动。科皮茨本身并不是球迷,无意中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期间,被球迷们的歌声打动后,开始研究这一领域,并撰写了与此相关的著作。科皮茨将球迷在场上载歌载舞看作是和世界杯比赛同时上演的一场演唱会。
所以,球员在球场上踢球和追随他们的球迷之间,其实是有一个很好的互动。面对那么多反对的声音,南非世界杯组委会主席丹尼·乔丹终于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我觉得更好是喊口号,我们已经为世界杯创造了良好的范围,我真的很想提议大家将心中的情感唱出来。”组委会主席的这番话确实也代表了球迷和球队之间本应有的一种关系和互动。
可以说,看台上的这种文化由来已久,更广泛地来说,可以称之为球迷文化。说到球迷文化,也分好几种。第一类:欧美以家族为团体,全家一起前往球场看球,在球场从父辈开始有固定座位的,坐在座位上看球的那些有点经济消费能力的理性球迷,每逢主队比赛,犹如过节,球队装备穿戴完整,拿着啤酒饮料去球场享受比赛,理性又不失激情,高潮处也会挥舞双手,高唱球迷歌。这类球迷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球迷。
第二类便是那些热爱足球,热爱主队但不是经常去现场看球,有时会在电视机后面关注球队表现。或许是由于经济能力,或许是有由于工作原因或者时间原因无法每场都去现场,但是他们的消费能力以及对球队上座率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视。虽然他们这批经常被称为电视球迷,但是他们也是不折不扣的忠实球迷。
第三类,就是那些最狂热的、所谓的球队第12人的那批球迷了,在欧美通常被称作ULTRAS,他们都是极端球迷,他们通常位于各大带有跑道或者在球门后那个弧形状看台球场中的两边球门后那两片看台。他们大部分都是社会的蓝领,经济能力有限,而球门后面的看台通常也是最便宜的。他们基本上每场必到,以站立看球为主,比赛中不停地歌唱、跳跃,手举国旗以及悬挂其他横幅为主要特色。
不过也有一类球迷非常安静,也非常内敛,这样的特质并不影响他们成为球迷。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看球,不明确向人表示自己支持的球队,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队进球或失球后没有明显的情绪激动,不习惯加入任何俱乐部、大本营以及论坛一类的东西。冷眼看球,理性看比赛。记者的一个朋友属于此类。他认为世界杯就是场足球比赛,没有那么多可煽情的,也没有那么多可惆怅的,输就输,赢就赢。现代没有了战争,足球只不过就是一种宣泄方式。
说到了球迷,记者认为决不能丢掉中国球迷而谈之,虽然中国队未打入本届世界杯,而在历史上,也就只有2002年一次。就中国来说,球迷文化和足球一样,还没有很成熟。中国在开放,球迷也在学习,想当年只会简单地加油,到整齐的呐喊、歌曲、拍手,谁都不能否认这是一种进步;从当初偶然的一面国旗到现在看台让人惊艳的手摇旗、球迷旗、DIY旗,谁也不能说这给球场带来了新的风景;从当初业余、自由、单独的散客看球,到而今整齐统一的服装、口号、队歌,从当初浑然不知到而今对Ultras都略有所悟,谁都不能轻视球迷团队的发展壮大从幼稚在走向成熟;从当初口号式的政府意志标语到让人感到诧异惊喜的讽刺文化标语,谁也不能否认语言的强大。
我们说世界足球源于中国,但是中国足球却远远落后于世界,联赛也不过十几年时间,虽然冠以超级的名头但是谁都知道这只是虚假的超级。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什么理由要求中国的球迷文化可以超越足球水平本身而更加成熟,球迷文化和足球水平一样还是小孩,但是至少还在路上。虽然被认为球迷文化不成熟,中国却有一大批使外国人无法理解的狂热球迷,没有自己国家的比赛,依然看的有声有色,津津有味,甚至比很多比赛本国的球迷更疯狂。相信,这也是足球运动巨大魅力的体现。
世界杯的盛宴在继续,时代也越来越多元化,足球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更多其他的东西,足球之于经济,足球之于政治,足球之于文化,几方面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杯举办了这么多届之后,形成其特有的效应和文化现象。不管是球员,教练,球迷,都是世界杯大舞台上的主角。而一个国家,它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这支球队的技战术风格,比如德国的严谨,南美洲球员的狂放,非洲球队的随性。足球,尤其是世界杯这样包含各国球队的比赛,一个小小的球场上,却从一个侧面看出了世界观的缩影。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北单在那里买请加店主微信:av616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