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办分离”对于中国足球来说,那可是一场“拨乱反正”的关键变革,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以前的中国足协,堪称足球界的“超级大管家”,既掌管着职业联赛的组织运营,又承担着监管的职责,权力高度集中,简直就是“裁判员兼职运动员”。这就好比你开一家餐厅,老板不仅要决定菜单、做菜,还得自己当食客评价饭菜好不好吃,这能保证公平公正吗?在足球领域,这种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职业联赛问题丛生,甚至变成了腐败的“温床” 。
回顾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历程,“管办分离”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可实际进展却异常缓慢。2004年,“G7联盟”就曾向联赛“管办不分”开炮,随后2005年中超公司成立,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情况依旧存在。没有有效监管,中国足球假赌黑泛滥,2010年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腐扫黑”运动,不少足协高官纷纷落马。到了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管办分离”,2017年中国足协与国家体育总局脱钩成为独立社团法人,这看似是里程碑事件,可实际上行政脱钩了,真正的“管办分离”却没有实现。结果呢,又赶上“金元足球”时代,腐败问题再次爆发,新一轮“反腐扫黑”中,陈戌源、杜兆才、李铁等多位足球界“大腕”纷纷落马。
直到2025年1月23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中足联)第一届会员大会召开,“管办分离”才算是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简单来说,现在中国足协拥有职业联赛的所有权和监管权,把职业联赛管理政策制度制定权限授予中足联,自己不再参与联赛的组织运营,主要通过备案审核和纠纷解决来实现行业监管,还负责裁判员选派等工作,以保证裁判的独立性和公平性。而中足联则拥有经营权、运营权和收益分配权,负责组织和运营三级职业联赛,从制定发展规划到球员转会、纪律处罚等都归它管。
这就像是把一个庞大的足球帝国分成了两个专业的“小王国”,各司其职。中国足协专注于国家队、青少年培训及社会足球的发展,而中足联则一门心思扑在职业联赛的运营上,让俱乐部在联赛中有更多的话语权,比如在中足联理事会里,俱乐部代表占了9席,超过半数,还设立了各级联赛议事委员会,让俱乐部能充分表达意见。
不过,“管办分离”也不是万能的“神药”,一吃下去中国足球就能立刻“药到病除”。就拿韦世豪事件来说,中足联想和稀泥,结果还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才做出了更合适的处理,这说明中足联在独立决策方面还有待加强。未来,中足联不仅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理顺内部组织架构,确保2025赛季联赛顺利过渡、平稳运营,还要想办法“开源节流”,解决俱乐部生存难题,提升联赛转播版权价值,完善限薪限投政策。只有真正把“管办分离”的优势发挥出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才有可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目前中国足球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中国足球##中国足协#
北单在那里买请加店主微信:av616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