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主场迎来一群特别的球员——深圳多所中小学的足球小将们。这里首次为班级足球赛搭起职业级舞台,灯光、草坪、看台,一切如职业赛事般庄重而热烈。对许多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踏上职业级球场。绿茵场上,孩子们奋力拼搏;球场边,啦啦队、后勤队、宣传队同样全情投入。
“我真羡慕现在的孩子,我们当年打进世界杯时,也没有这么好的场地条件。希望深圳校园足球这朵‘足球之花’能够越开越盛,让更多孩子因足球而成长。”赛事特邀嘉宾、原中国女足队长高红在现场观赛后感慨。自2016年深圳市推出校园足球班级联赛以来,足球教育覆盖面持续扩大。目前,全市已有98%的中小学实现“班班有球队”,足球不再只是一项运动,更成为“人人参与”的成长课堂。
人人有角色 人人享快乐
在“春茧”总决赛的赛场,小学、初中以及高中三组比赛同时进行。记者看到,不论是首发队员还是候补队员,抑或是负责加油助威的同学,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比赛。
这正是深圳校园足球班级联赛的特色所在。赛事突出“全班参与”,鼓励孩子们不分性别、不分位置,每个人都能在足球文化中找到角色。班级既可以根据场地条件和学生兴趣选择五人制、七人制、十一人制,也可以组建男女混合队,甚至开展师生联谊赛、趣味赛,让足球成为全体学生的集体记忆。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文华学校校长钟颖介绍,学校专门组织了300人的啦啦队到场助威,让师生与家长在赛事中深切体会到团队协作与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整个过程无论是对观赛学生还是参赛队员而言,都是一次难忘的成长经历和生动的教育实践。
“这次夺冠靠的是团结和努力,希望下赛季再接再厉。”一名参赛学生赛后说。家长们也表示,最大的收获不是奖杯,而是孩子们在奔跑、呐喊中学会了坚持、沟通和担当。
目前,全市98%的中小学实现了“班班有球队”,超过百万学生通过“班赛”踏上绿茵场。通过全员覆盖、角色多元的制度设计,深圳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个个享乐”。
完善体系 推动普及与提高并重
作为全国最早探索校园足球班级赛的城市之一,深圳自2016年起开展市级校园足球班级比赛,到今年已走进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深圳逐步建立起覆盖“班、校、区、市”的四级赛事体系和“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目前,深圳已形成“校级—区级—市级”三级“班赛”机制。校级“班赛”突出普及性,安排在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后服务时间进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区级赛事作为校际交流和选拔平台;市级总决赛则集中展示全市最高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级比赛创新性地引入升降级制度,设置“超级组”和“普通组”,既带动普及,又推动提高。
除了建立赛事体系外,深圳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确保体育课开齐开足,把足球纳入必修内容,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足球进课堂。与此同时,深圳还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将足球纳入选考项目,引导学校重视足球教学。2026年新一轮体育中考改革还将球类项目单列为一类,鼓励学生多参与球类项目运动,发挥球类运动团体性、益趣性、终身性强的项目特点,引导学生在球类运动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
师资力量也不断加强,三年来,全市引进106名退役运动员进入中小学任教,其中足球教练20人,并通过购买服务选派专业教练驻校指导。校园也成为足球后备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近三年581名足球特长生通过自主招生通道升入高中。
这些制度设计和配套举措,使校园足球不仅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也与城市的教育改革、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紧密相连。目前,深圳共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34所、省级推广校135所、市级特色学校281所,福田区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罗湖区、宝安区设立了“满天星”训练营。深圳学子在省级以上赛事累计斩获16个冠军,校园足球在普及和提高之间实现了良性互动。
以球育人 塑造全面发展之路
足球带给孩子们的,远远不止是奔跑和进球,它更是一种融入成长全过程的教育方式。随着新赛季的开启,深圳校园足球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学校一直重视体育育人,我自己也是个足球迷,深知体育不仅能磨练意志,更能让孩子理解:‘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在沙溪小学校长叶剑平看来,孩子们通过体育锻炼和比赛,既能在失败中接受挫折教育,也能在成功时体会喜悦,明白努力终有回报。这种教育是语文、数学等学科无法替代的。“所以我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孩子们在球场上奔跑、拼搏的样子。”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班赛”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一堂“成长课”。在“全班参与”的赛制下,孩子们理解了团结,在激烈对抗中学会了坚持。“如果一场比赛能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学会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队友,它的价值远比赢下比赛更大。”
作为一项集体运动,足球在综合育人价值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锻炼体能、释放情绪,更重要的是培养团队协作、规则意识和拼搏精神。孩子们在奔跑、传球、协作的过程中,责任担当、大局观念、心理韧性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通过“班赛”,校园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坚韧拼搏的文化氛围。足球成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载体。
从“班班有球队”到“人人有角色”。随着新赛季哨声吹响,深圳校园足球将继续在更高水平的体教融合实践中,进一步助力学子的全面发展。
(深圳市教育局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北单在那里买请加店主微信:av616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