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带着孩子在各种培训班奔波的家长们,想过让孩子学踢球吗?12月20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已经为校园足球搭建起升学一条龙服务,每年有近2000人通过足球特长进入高校学习。
众所周知,国际足球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扎扎实实做好草根足球和青少年发展的工作,要立足本国实情和特点,建立一套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制定长期发展计划,通过高质量的教练员培训,长年系统坚持高水平的青少年选拔和培养工作。因为只有广泛牢固的根基基础,结合科学选材与精英训练,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优秀足球人才。
反观中国足球,短板之一就是爱踢足球、会踢足球的年轻人太少。中国足球要想“雄起”,恰恰需要储备更多的普及人才,更需要培养高质量的精英人才。
虽然中国足球的表现很让国人失望,但是从2014年到2019年,我国校园足球发展还是不错的。在校园足球特色校的认定、校园足球的教学体系的搭建、校园足球的训练体系和竞赛体系的完善,特别是在支撑体系,也就是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激励政策的出台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为中国足球青训发展夯实着后备人才基础。
以2014年以来启动的校园足球工作为例。目前,全国已经认定了27000多所校园足球特色校。这些普通的中小学中以足球为特色,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同时在校内开展系统的足球的训练活动,而且要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足球的竞赛活动,这就确保了校园足球特色校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学会踢足球,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至少是班级内部的足球比赛。
按照平均每个学校1000人计算,就有2700万的中小学生在校园里每周学一节足球课,能够经常性参加训练和至少参加班级的足球竞赛活动,这对于校园足球的推广和普及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场地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的任务是新建改建扩建4万片足球场,截至今天已经全部完成。到“十三五”末还要再增加足球场2万片,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了场地支撑,让孩子们有地方踢足球。
尽管校园足球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总体上来讲,真正参与到足球活动中的青少年学生的人数还是非常有限。很多家长都担心踢足球影响学习,不愿意孩子在球场上“浪费”时间,更倾向于送他们去各种培训班,学数学思维、英语、编程、音乐、美术等等。
为了扭转社会对踢足球“不务正业”的观点,教育部为校园足球开辟了专门的升学通道——目前,教育部要求一所高中对应两所初中、对应6所小学。在这个区域里,校园足球升学享受“一条龙”服务,小学特色校的学生可以直升初中特色校,初中特色校学生成绩优异的可以对口升到高中。这就在目前的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专门为校园足球开辟出了一个升学通道。
在高考时,招收高水平足球队员的高校也已经达到了181所,这意味着按照每所高校每年招收10名学生,每年将近2000人通过足球特长进入高校学习。在各种艺考、体育特长、奥赛升学渠道被显著压缩的大背景下,校园足球成为难得的、得到了官方大力支持和整个教育系统配合的特殊人才选拔通道。
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一入球门深似海”,将来就只能以踢球为生了。校园足球特色校是正规的普通中小学,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学生也正常参加升学考试。国际足联的统计表明,全世界足球人口中青少年占80%,而职业球员人数仅占所有足球人口的0.2%。同样的,我国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不是为了把每个参与者都培养成职业球员和国家队队员,更多是通过足球运动的巨大教育功能来培养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发展。
校园足球学校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主,也就是说,在足球特色学校学踢足球是免费的。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再多一门踢球技能,还可能有助于升学,何乐而不为呢?
北单在那里买请加店主微信:av616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