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重要的说。
【前幺 & 后幺】
“前腰”“后腰”是早期讹传之后的结果。顾名思义,「幺」是一的意思,前幺就是(菱形中场四人里)「前面的那一个」,后幺就是后面那一个。
考证命名的来源,不如考证一下讹传的过程有意思。
各大足球文化输出国都有用号码指代位置(准确地说是角色)的传统,汉语足球界由于母语习惯和传统匮乏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走了「重位置、轻角色」的路。
以前幺为例:还有一个叫法是「十号位」,看似前幺指角色,十号位有个位字指的是位置,但实际使用中恰好颠倒过来。从源头上找原因,就是前幺这个用法诞生时,足球人只看重他负责的那片区域(前锋身后、中路),相对来说忽视该球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即角色要求。
由于 No.10 已经诞生至少五十年了,对角色的要求一定会随着时代演进而变化, 「重位置、轻角色」的命名逻辑就难免会反过来影响思维——典型问题就是所谓「边前幺」。
足球大国大概会这么描述:一个具备部分 No.10 技术特点,但又必须踢边路(意味着防守任务不同)的球员。背后的逻辑是,踢哪个位置,负责哪片区域,有相应的足球规律统摄,此 No.10 球员如果还像所谓古典十号那样跑动不足或严重缺乏速度,就会影响边路防守,从而引发大问题。
汉语足球界用边前幺,背后的逻辑则是强调你还是 No.10,只不过你(虚)站在边路。
另外,边前幺这个用法,也反证「腰」是误用:腰还分前后已经够违反汉语逻辑和本字语义了,又加个边字,更不知所云——又不是片羊肉或宰猪,分那么细干嘛?
【三个半】
现在是指任何四后卫防线有一边不助攻(大多数是右边)的防守结构,源头是意大利经典的混合区域体系(Zona mista)。
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教练脑子不抽)不助攻的边后卫身前,必须有专职的边路球员保护外线,但这个外层结构只是混合区域体系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北单在那里买请加店主微信:av616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