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单实体店主

重阳节/《篮球风雨五十年》

北单实体店主微信:av616X4

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打篮球了。

说起打篮球,最初的接触还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我小学六年级时,随父母由省城下放到章丘平陵公社一个村庄。一年后省里下放干部调到明水县城集中学习,我们都搬家住到了一家汽车运输单位。院内正好有座篮球场,我便央求父母花了大概六七元给我买了一个橡胶皮的篮球。这也是当时家长月薪的五分之一了。在那个年代,这就算是个奢侈的体育用品了。

后来我们一家被调到平阴县国棉厂,我也进了厂办联校初中。学校建在半山腰上,校内的篮球场也是在山上开辟出来的一块场地。所以土质的场地上经常有山石裸露,时不常就能绊你一下。篮球落在凹凸不平的地上,常常变换方向,但我们依然玩的乐此不疲。

七十年代中期,我们家又调回了济南,住在大明湖路省府宿舍,我常常到省府大院的篮球场去玩。当时的球场坐落在大院中心,即现在的旗杆处,篮板都是木板的,那时很少有现在处处可见的透明塑板。

(1978年在篮球场)

那时的体育活动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多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没有像电脑、卡拉OK、游戏机、手机一类的娱乐工具。大小球类中,就属篮球,羽毛球最普及。足球没有场地,乒乓球很少有台桌,其他球类就更是别想。

自己的学生时代,正赶上十年“文革”,取消了高考,学习也没压力,那时除了上学、吃饭、睡觉、剩余的时间就是泡在篮球场上了。平时腿上绑沙袋练弹跳,打球时也绑着,到了晚上睡觉时才解掉。

那个年代的蓝球场多是土质的。比赛时,场地上要经常洒上点水才不至于起尘土,要是能遇上一个水泥场地的篮球场,就是件很幸福的事。打球的衣着、鞋子也很简单,普通的胶底球鞋,帆布面,很少有厚底的,一般人穿不起。谁要是能有一双厚胶底的上海回力牌篮球鞋,那真能让人羡慕死。即使是现在小摊上常见的那种廉价帆布白球鞋,我们也都是穿的鞋底下磨出窟窿,脚面的骨节处顶出洞,补上包皮补丁再磨破,直到最后实在不能再穿了才扔掉。夏天,有时候光着脚就玩上了,那份痴迷,真是现在的许多小青年比不了。我在学校是校队成员,在企业是厂队成员,打篮球的爱好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1983年在大学时的班级比赛。右二上篮者为本人)

我打篮球已经五十多年了,人上六十,各种疾病陆续找上门来,有时伏案工作长了或手搬肩扛的不注意,腰部、脖颈和肩膀就感到酸痛甚至扭伤,有一年严重时胳膊疼的都举不起来,腰疼的下不了床,但我仍然坚持去打球。因为投篮、抢篮板、传球、防守都得举手投足,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治疗。后来也没打针吃药,竟也渐渐地好了。

(1992年在工厂时。左一为本作者)

七十年代篮球场_打篮球的回忆_蓝球

无论酷暑寒冬,还是微雨大雪,我打篮球的爱好就从没间断过。如果这一周没打球,就感到浑身不舒服。一些和我同龄及年龄比我小的人很羡慕我的身体,就是因为我能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锻炼的缘故。

打篮球对我们这些中老年人来说,活动不易剧烈,不要太劳累,应适可而止。打球不是为了争输赢,争强好胜,也不是因为你多投进了几个球就显得你有多么厉害。其实传球、掩护,让同伴多进球不也是个快乐吗。

(本作者2016年秋在省体中心篮球场)

这个年龄玩的就是快乐、潇洒,一群相同爱好的人们聚在一起不就是玩个高兴吗。既然是锻炼身体,何必非要争出个输赢甚至斗气不可呢。所以中老年体育爱好者,完全可以在篮球场上健身娱乐,这是我五十多年的体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人民的体育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更多的院校有了室内篮球场,场地铺塑胶的也不在少数,篮板都换成了透明的,篮球架也不再是简易的几根铁管焊接起来的那种,便宜的橡胶篮球也很少有人玩了。在衣着上,各种名牌服饰,如耐克、锐步、阿迪达斯等都不在少数,成百上千元的球鞋在球场上处处可见。由此可见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们的健身活动也更加趋于多样化,过去很少见更别说是玩的体育项目如网球、高尔夫、台球、棒球等也有了更多的参与人群,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和生活的质量。

一年一度又重阳,人生七十不再稀。八十九十晚霞好,正是橙黄丰收季。

(本作者2021年夏在市全民健身中心篮球场投篮)

稿于2021.10.12凌晨三时许

壹点号文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北单在那里买请加店主微信:av616X4